由于酸化紙質文物耐久性差,近年來各國紛紛開展紙質文物的除酸工作,美、英、法、德、加等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進行了二、三十年。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國會圖書館2002年用于紙質文物除酸預算就達170萬美元,并計劃5年內完成100萬冊圖書和500萬頁手稿的除酸任務。
目前,除酸的方法有液相除酸和氣相除酸。液相除酸是使用堿性水溶液或堿性有機溶液(如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鈣-碳酸氫鈣溶液、碳酸氫鎂溶液、緩沖溶液、氫氧化鋇-甲醇溶液、醋酸鎂-甲醇溶液、甲氧基甲基碳酸鎂溶液等)除酸的方法,氣相除酸是使用堿性氣體(如氨氣、嗎啉、二乙基鋅等)除酸的方法。氣相除酸具有大批量處理的優點,但存在工藝條件要求高,不安全隱患多,投資大等缺點;液相除酸具有工藝簡單、安全可靠、投資小等優點,但不能同時大批量處理。據了解,美國曾采用二乙基鋅氣相除酸,而歐洲的英、法、德等國采用液相除酸。
以液相方式進行除酸處理為簡單易行的方法,液相除酸是采用氫氧化鈣(Ca(OH)2)溶液,氫氧化鈣溶液除酸的原理如下:
Ca(OH)2 + H2SO4 = CaSO4+2H2O
中和后,紙張中的酸被去掉,嚴重酸化的紙張pH值可升至9.5左右,這是因為紙張中含有少量未被中和的氫氧化鈣所致。除酸后紙張中殘留的氫氧化鈣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使紙張的堿性降低,pH值可穩定在7.0~8.5之間,反應式如下:
Ca(OH)2 + CO2 = CaCO3 + H2O
因此,紙張經氫氧化鈣溶液去酸后,剛開始堿性有短暫偏高,但很快就會穩定在7.0~8.5之間,并且沉積在紙張上的碳酸鈣會減緩空氣中酸性氣體的污染。
對于紙張除酸技術的嘗試,首先考慮有機除酸劑(胺或其衍生物),然后采用無機除酸劑(碳酸鈣或鎂)及非水性除酸劑。
書籍的非水性除酸劑處理即是采用除酸劑和有機溶劑組成的非水性溶液,以有機溶劑處理的主要優點是使得整本書的處理具有可行性,因為有機溶劑在廣泛的溫度范圍下為液體,且能互相混合而達到特殊實用性質,而進行含有機溶劑濕紙張的乾燥時;因為溶劑的汽化熱比水低,故而所需熱能量較少。
在另一方面,某些有機溶劑具有毒性且危害人類健康,而某些有機溶劑具易燃的蒸氣,能迅速燃燒和爆炸;某些紙張的染料和印刷油墨,或多或少會被有機溶劑所溶解,脂肪和其他皮革成分亦會被溶解。在長期接觸有機溶劑之下,也可能造成皮膚炎的問題,因此設計非水性除酸處理時,此等危險必須加以考慮和妥善的安全測定。
Barrow認為改善此等缺點是可行的,和敘述二種非水性除酸處理的嘗試,首先試使用2-2-銨基乙氧基-乙醇(di-glycolamine),可惜因處理紙在加速劣化期間不能維持堿性;結果失敗,此一失敗的原因是紙中2-2-銨基乙氧基-乙醇的揮發溢出或與纖維素產生更進一步的化學反應而造成酸化。其次,嘗試使用溶解在水中的醋酸鎂與三氯乙烯用機械混合的溶液,而其結果必然是不符期望,因醋酸鎂不能溶解在三氯乙烯及水與三氯乙烯,就如同水與油為互不相溶的液體一般。
Langwell也探討非水性除酸系統,結論是非水性處理的優點超過水性處理,但明顯的非水性處理應用較少,此歸因于有機溶劑的成本、易燃性、毒性。
有了上述這些背景,我們認為理想的非水性除酸處理之必要條件如下:
1、處理能減少有效酸到某一水準。(pH:7.5~9.5以上)
2、沉淀在處理紙的除酸或堿性緩沖劑,需為溫和的無機化學藥品,并確定能與紙和書籍長期共存。
3、溶劑和除酸劑在處理時,對操作人員及書籍須溫和無害的,且濕書籍的干燥需迅速、容易。
4、處理程序需是快速、便宜,和合乎人工或機械應用。
內容摘自:夏滄琪,臺灣省國立嘉義大學林產科學系助理教授,《圖書、檔案紙質的酸化危機與除酸處理》
溫馨提示:以上轉載內容非我方觀點,或因時間因素,部分內容或已不符合當下,故僅可作為參考。